新闻资讯
深度解析丨旅游演艺:复演后的路越走越宽
张婷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旅游演艺也在逐步恢复。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监测,近期全国文化演出消费需求愈加凸显,仅“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旅游演出就有约2000场、观演人数300余万、平均票价166元、演出票房收入约5亿元,复苏态势十分明显。
旅游演艺快速复演,带来文旅复苏一景
道略文旅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19—2020中国旅游演艺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共有旅游演艺达340台,观众人次达到9583.2万,票房同比增长超15%达到68.02亿元。尽管因为疫情影响,2020年旅游演艺市场上半年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但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市场逐步复苏,截至2020年10月底,64%的机构已经复演。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调查数据显示,国庆长假期间85.0%的游客参与了各类文化休闲活动。特别是艺术引领、科技支撑的旅游演艺项目深受广大游客喜爱。武汉的《夜上黄鹤楼》、西安的《大唐追梦》、温州的《塘河夜画》、无锡的《运河夜游》、郑州的《宋城千古情》等沉浸式夜间演艺项目广受游客追捧,往往多次加演还一票难求。
湖北省武汉市的旅游演艺恢复很有代表性。据携程平台统计,国庆期间,黄鹤楼公园位列国内景区热度榜第一名。《夜上黄鹤楼》行浸式光影演艺体验版是黄鹤楼1985年重建落成以来首次开放夜间体验,一开演便成爆款,“十一”黄金周期间共有近万名游客前来体验,其中湖北省以外游客占比36%,包括河南、湖南、河北等10余个省份的游客。“黄鹤楼夜间体验”“夜上黄鹤楼”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热词,有外国网友看了该项目的视频后,纷纷留言称:“想来中国看黄鹤楼。”
国内旅游演艺的龙头企业宋城演艺旗下各景区于6月12日起恢复营业。其在杭州宋城景区试水的杭州宋城演艺王国项目于“十一”黄金周期间,举办了“万人同唱一首歌,为祖国献礼”大型活动、天灯节秋季主题活动,推出悬崖音乐会、森林音乐会等全新演艺活动,每天举办各类演出近百场,散客接待人数和收入占比分别超过80%和85%,散客率创历史新高,商业自营收入实现超100%的增长,人均客单价提升超30元。其官网显示,黄金周期间收入破亿元,旗下各景区合计接待游客同比恢复约91.54%,营收与2019年同期持平。“千古情”系列演出共计301场,同比增长11.48%,高峰期间千古情单日最高上演52场。
旅游演艺的门票销售还走到了线上。11月6日晚,直播活动“请你游重庆”重庆文旅直播秀在“重庆文化旅游精品馆”淘宝直播间、“千番旅行商城”、腾讯看点直播“广东中旅”三平台同步开启。百余件重庆精品旅游产品、特色文创商品上线热销,掀起重庆文旅线上促销风暴。当晚,持续4个小时的直播带货销售额626万元,吸引观众152万,点赞数达1350万,引发网友全民抢购热潮。旅游演艺产品也在其中。“来重庆旅游前,幸亏在网上订了3张大型山水实景演艺《烽烟三国》的票,演出现场都坐满了,观众席还能旋转,全程惊艳!”网友云云说。
艺术院团走进景区,助力文旅深度融合
随着复工复产进一步扩大,各级各类文艺表演团体走进景区,将丰富多彩的演出带给观众。开放式的空间中,灵活的演出形式不仅让艺术不再隐于神秘的幕布之后,更让游客体会到了文旅融合带来的福利。
“没想到坐在景区草坪上还能看演出,真是太开心了。”游客李先生说。前不久,贵州省话剧团演艺黔峰·文艺进景区小分队走进六盘水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拉开“2020多彩贵州景区(景点)驻场文艺演出”的序幕。游客一边欣赏着醉人秋景带来的视觉冲击,一边享受着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带来的心灵震撼。演出中,演员们通过朗诵、快板、小品等多种演出形式,讲述贵州脱贫攻坚路上的点点滴滴和当下的美好生活。演出快结束时,游客们还踊跃上台与演职人员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据了解,贵州省歌舞剧院、贵州省话剧团、贵州省杂技团、贵州省花灯剧院等精心组织的歌舞、花灯、杂技、话剧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节目在贵阳青岩古镇景区、遵义苟坝红色文化旅游景区、安顺平坝小河湾景区等30个景区上演,数万名观众现场观看,同时有10余万名观众通过网络直播平台进行观看。
艺术院团带来的精品节目将家国情怀注入了快乐旅程。不久前,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纪委联合市艺术剧院开展廉政文艺进景区展演活动,本土廉政小品《领导的盆栽》等节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及当地群众驻足观看。风光秀丽的自然生态、脍炙人口的艺术汇演、沁人心脾的廉政文化,融为一体,在官山镇武当南神道景区内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余部廉政文艺节目在全市各景区、广场、公园演出了160余场次。“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我镇将因地制宜,进一步深度挖掘,鼓励和支持吕家河民歌传承人创造一批优秀廉洁文化作品,打造廉洁教育旅游路线,让党员群众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观景、赏戏、学廉。”该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重庆人好热情哟,游山玩水还送精彩演出,这一趟旅行值了。”来自湖南的游客沈女士意犹未尽地说。重庆歌舞团在重庆大足石刻景区驻场演出8天16场,给八方游客送上石刻景区版的“重庆好礼”。
“《为美好发声》是我们的品牌音乐会,以前都在剧院、报告厅等室内演出,此次走进景区,受众群体和舞台技术要求都截然不同,我们特地对节目进行了调整。”重庆歌舞团声乐部主任王煊介绍说,音乐会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品牌,多以中外经典曲目为主,此次考虑到游客来自全国各地,更换了部分节目,以适应游客的审美需求。
优化游客观演体验,强化IP号召力
旅游演艺是“体验经济”的重要形式,也是极富创造力的文化样式。疫情之下,人们对来之不易的旅游体验更为珍视,旅游演艺也在升级自身,满足人们对美好体验的需求。
“提升体验感,说到底就是要‘玩得不一样’。”这是《浪淘沙·北戴河》海上实景演出的追求。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碧螺塔海上酒吧公园内,有目前国内唯一一个直接把剧场建到海上的大型实景文旅演艺项目。在不久前举办的2020中国旅游演艺大会上,《浪淘沙·北戴河》入围“2019年中国新增旅游演艺五强榜单”。
该演出涵盖山水自然,遵从历史文化、民风民俗、时代风采的基本原则,从中国的坐标考量、从北戴河的地域文化着眼、从海洋文化的角度切入、从观众的审美需求审视,致力于成为北戴河乃至河北省的文化旅游新名片。“2020年,团队克服疫情期间的种种困难,对整个剧场及灯光音响舞美水火特效进行了全新提升。” 演出总策划、总制作人李建强说。
该演出灯光设计郭巍介绍,2020年灯光最大的提升亮点是在整个半包围观众席后区和水中心花型舞台表演区设计了一圈共计36台加16台461W全天候防水光束,借助海边湿气大的特点,作为光束灯的载体,在整个观众席形成一道地标性光幕,配合现场演出内容给观众带来一种无与伦比的沉浸式体验感。
演出还采用全球领先的水火特效技术,如1套特制高喷、5套特制喷火装备、8套特制气爆泉、6套特制火球、44套特制水膜泉,制造出雷霆万钧、水柱成幕、三昧真火等特效,既有视觉冲击力,又有唯美的意境,使现场观众的震撼感和观影体验达到极致,是不可错过的水中舞动的景观艺术。“此外还有特制火海,长11米,喷高0.3米,当火海点燃的一瞬间,气势恢宏、震撼人心。”夏雷鸣说。
经历了疫情带来的行业寒冬,不少演艺企业或机构在政策红利提升、市场需求激增的刺激之下,愈发注重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力量,为游客创造更多新鲜体验。
《大有兰州》黄河楼光影秀也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甘肃省兰州市和保利旅游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明道文化科技集团总制作的《大有兰州》以3D Mapping光影秀为载体,以黄河文化和兰州文化为内涵,激活了黄河楼项目的综合体验和消费业态,为兰州市民及各地游客提供了一个新的“打卡”目标。
该项目以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艺术效果,讲述黄河和兰州故事,并充分运用高科技在体验模式和游憩方式上进行创新,增加互动性、娱乐性。整体塔楼安装了250多台明道最新的户外防水电脑灯和10台激光灯,立体多维度地将黄河楼点亮,通过创意光影秀为黄河楼增添活力。
如在夜游互动内容中,多姿多彩的兰州文化被凝结成星辰碎片,撒落于黄河楼周边。游客可采撷不同的兰州记忆,以社交互动夜游新体验,步步了解兰州文化,最终的体验是得到了一幅隽永的兰州前世今生的画卷。“美得很,城市新名片!快来打卡吧。”游客曾小姐在抖音里用风味浓郁的甘肃方言说。
专家观点
旅游演艺的产业化发展要补好四个短板
雷奎 北京中视巅峰光影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旅游演艺顾名思义,它的主要受众是广大游客。游客表达喜爱与否的最直接形式即是消费,游客是否愿意消费,代表的是市场对演艺的反馈。可以说,票房不是检验旅游演艺艺术价值的唯一标准,但确是检验市场知名度和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指标。
旅游演艺这种形式问世已久,当前也出现一些经典标杆,但仍不能称之为产业,是因为背后还存在缺文化内容、缺整合思维、缺专业操盘、缺专业人才等问题。如果旅游演艺需要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我认为至少要补齐这四个短板。
首先,深度挖掘文化内容。旅游演艺的粗放时代已经结束了,游客和观众已不再为粗制滥造买账,演艺也需高质量发展,让更多游客看到根植在中华骨子里的文化之魂,才算是回应时代对文化自信的美好期许。
第二,要有整合发展思维。旅游演艺需要整合景区、照明、景观、规划、舞美、影视等各行各业的力量,没有人能在单兵作战中大获全胜;
第三,旅游演艺需要专业操盘。无论是剧情还是技术手段,都需要随着时代发展更新迭代,同时还需要创新营销手法,酒香也怕巷子深。
最后,要培养专业人才,旅游演艺的性质决定了从业人员来自多行业,专业壁垒还有待打通,人员也还需进一步沉淀。
旅游演艺的产业化发展,可以说是文旅融合的绝佳探索,也是文旅高质量发展进程上的重要一环,更是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
疫后旅游演艺转型发展有五个趋势
张野 河南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
旅游演艺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的重点领域,是新时期文旅业态创新的典型代表。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引向深入和文旅消费潜力的持续释放,旅游演艺正在迎来文旅发展新阶段的新任务,亟须提档升级和增效显质。在转型升级中,旅游演艺面临如下发展趋势:
一是项目开发场景化。旅游演艺不仅是文化故事的展现,还是文化场景的营造。旅游演艺项目将通过不断丰富场景,增加演艺叙事空间的魅力,加强演艺场景与游览景观的双重性。
二是演艺场所多样化。《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利用室外广场、商业综合体、老厂房、产业园区等拓展中小型旅游演艺空间。未来旅游演艺的场所将更加多样化,并为中小型、主题性、特色类、定制类演艺项目发展提供更多支撑。
三是跨界融合加速化。旅游演艺与数字产业、创意产业、装备制造业等领域的融合将加强,与餐饮、娱乐、住宿、购物等消费场景的对接将更紧密,跨界融合正在加速化进行。
四是夜间演艺增量化。夜间旅游演艺是旅游地夜间经济的重要成分,是夜间经济“黄金四小时”的重要内容。随着夜间消费经济的增长,夜间旅游演艺将呈现增量发展。
五是国际合作深入化。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重视鼓励旅游演艺经营主体加强与境外知名演出团队的合作,允许依法引进境外资本投资国内旅游演艺市场。通过标准推广、版权交易、联合制作、品牌与管理技术服务等方式,旅游演艺将不断加强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主的国际合作。
来源:中国文化报